封神大劫的起因是因为阐教十二金仙在帮助黄帝征讨蚩尤的时候犯下了太多杀戮,从而杀劫临身,📋导致了劫难的降临。再加上天庭大猫小猫两三只,需要增添一些人手,道祖鸿钧这才降下封神榜,要行封神之事。

    但阐教十二金仙作为始作俑者,原本就杀劫临身,有很大可能会进入封神榜,从而受到天庭管制。但十二金仙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应劫,元始天🍒尊这个护短的师父也不可能让自己的得🂢意弟子上那封神榜,于是就想办法让十二金仙收点徒弟,让他们的徒弟帮他们应劫。

    看封神演义原著,除了四无道人的黄龙真人、慈航道人等少数几个金仙,其他大部分金仙都收了徒弟,然后这些徒弟也都进入了封神之劫,有的死了,⚤📓🚜有的活着,但大部分却上了封神榜,成了天庭的正神,替他们的师父应了杀劫,成了替死鬼。

    原本左小⚵右就不太喜欢阐教这帮玩意儿,现在更不喜欢了。当然这也和他的秉性有关,前世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坚定的佛教黑,认定那些和尚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佛教教义也都是泯灭人性的混账东西。后来看了洪荒流小说⛮,看了准提干的那些破事,对佛就更没🝫好感了。

    正所谓爱屋及乌,左小右是恨屋及乌。这封神之战,阐教很明🊣💌🐞显的跟西🔖方教站到了一块,狼狈为奸,作为坚定的道教拥护者,左小右又怎能不坚定的站在截教这边呢!

    虽然截教弟子绝大部分是妖族,但这些妖族却十分重情重义,是三教当🔖中最团结😲的,除了那个长耳定光仙。

    想☱到长耳定光仙,左小右剑眉紧锁,这么多年一直忙着修炼,却忘了长耳定光仙这个叛徒。虽然现在还没有发生背叛之事,但既然原著中出现了这个情节,由不得他不重视起来。

    “☱不🈈急。”反正🊌长耳定光仙还没背叛,有的是时间调查具体情况,眼下他还有几件比较重要的事去做。首先,就是去见见被九尾妖狐害死并附身的苏妲己。

    在原著中,苏妲🊌己是纣王进香后的第二年被送入王宫的,也是那时候被九尾妖狐替换了灵魂。虽然具体没说苏妲己的年龄,但按照这个时代男女婚配的状况,恐怕苏妲己进宫的时候也就十六岁上下,现在还有一年时间,也许苏妲己只有十五岁左右。

    不管怎样,来到封神世界,不去见见迷倒纣🛖王的苏妲己怎么行。

    苏妲己的父亲是苏护,被封为冀州侯🕨。听到‘冀州’两个字就很清楚了,这苏护是北河人,所以苏妲己也是🈴🂦北河人。刚好,跟左小右算是老乡。

    不过这个世界的冀州和他前世的那个冀州🗎🚜虽然有相☗⛈似之处,却完全是两回事。即便如此,当左小右来到冀州地界后,还是倍感亲切🐧。只是比起朝歌,冀州地界人口有些少,但百姓生活水平差不多,总体状况较为稳定,站在时代角度来说,苏护还算个比较有能力的官员。

    但左小右不太满意,不是不满苏护,而是不满自己的善尸和恶尸。让他们行走人间多做善事,积功德,但百姓的生活却这🋿🟂🚗么落后,不但房🖮子不是水泥砖瓦房,就连耕地水平也非常的落后,连耕牛都没有,完全靠人力耕地🜒🁢🇛,这简直太不像话了。

    一路行走,左小右着实发现了不少可以赚取功德的地方。别的不说,虽然左小右早早就造了人族的字,但这个时🃺🜹🇂代依旧没有纸张的出现,人们都是把字刻在竹简上或龟壳上,不但记录不方便,携带更是不方便,也难怪现如今的人族还有大量的奴隶。都是因为没文化害的。

    如今毛笔已经出现,只差纸张没有制造🆱📔🚨出来。☐如🍤果发明造纸术,肯定是一笔不菲的功德。当然,要想让功德最大化,活字印刷术也必不可少。

    有了纸🝅🈱🂋,有了活字印刷,文化就有了传播的载体,人族也将因此加速文化的建设,从而让人族的未来更加光明。

    一桩又一桩的功德连左小右自己都眼馋了。也许历史上这些发明都是不声不响的出现,发明者没得到什么好处,但这是一个神话世界,拥有神仙、圣人和天道存在,只要做了有利天地的大🗵好事,肯定会有大功德降下,有了功德,就可以消灾解难,甚至可♽🍹以直接变成长生不老的仙人,不入轮回之苦。

    如果左小右还没证道混元,左小右肯定自己做了,毕竟这些功德虽然不算多,但也不少,对大罗金仙来说都是意外之喜。但眼下他已经证道混元,再赚这点功德也没多少用处。可是他又没什么弟子门人,仔细想想,他决🜒🁢🇛定把这些功德送🃙给截教同门,让🛆🚋👶他们多赚点功德,也好在即将到来的封神量劫中存活下去。

    这些🈈都🝅🈱🂋是以后要做的,眼下还是先去看看苏妲己。

    不久之后,左小右来到了冀州侯府门前。

    “这位道长,此地乃是冀🌈☱州侯府,可有见教?”守门兵将上前盘问,但因为左小右一身阴阳八卦道袍,身背宝剑,手执🖿😔🁆拂尘,一派有道全真的气势,让守门兵将语气十分恭💒👓敬。

    左小右微微一笑🊌,道:“贫道东海金鳌岛碧游宫通天教主门下左小右,此番前来乃是与冀州侯结一番善缘,还请小哥通报一声。”

    见左小右态度如此温和🌍♜,守门兵将受宠若惊,连忙说道:“道长稍等,小人这就去通报侯爷。”

    “有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