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错了书!
有谁能想到,两千多年来,国人居然读错了书!不是读错了,而是理解错了。
“周天子分封诸侯之后,有国人,野人之人,国人就是居住于城中的,而野人就是城外土著,国人实行“畦田”,而野人则被安置在城市之外的平坦之处,实行“井田”。国人有参与国政,有进入军队服役的权力,而野人则没有,野人形如奴隶,为国人耕种、甚至育子,可双方依然是泾渭分明。随后几百年间,野人慢慢被教化,就像熟苗一般,与汉人无二。而国与国之间的争霸,更让各国纷纷以野人为兵,给其地位与国人。随着争霸战争的延续,国人资格被不断扩大,到了战国时,也就国野不分了……”
眉头紧锁,朱明忠的语气显得有些沉重,他不得不佩服先秦时期的智慧,能够在短短三四百年内,就将野人教化的与国人无异。最终让其成为诸夏的一部分。
“不分国野,却分贵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周礼才发生了混乱,是以礼治庶,还是以力制庶,此时于周礼的理解,就发生了问题,而后人,往往不能理解,周制的核心,就是以夏驭夷,化夷为夏,反倒是以为周礼皆礼。而不知周礼所下的对象绝不是贵庶之别,而是国野之分。”
想通了一切的朱明忠,这会甚至有一种冲动,重新翻翻儒家的十三经,仔细研究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两千多年来,无数智者居然都读错了书。
“确实如此,《孟子·滕文公·3章》中说:“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这所谓的君子所指应为国人,至于野人,则是化外野民,以治君子之法,自然不能治野人,而野人其“共性”则是“在野性”,这也是,不能以治野人之法治庶民的原因,而观我华夏,战国后无国野之分,只分庶贵,浑然忘记野人之野在野性,与周围蛮夷交往,只知礼,而不知力,即使偶尔力服,也不知驭野为夏,如此,方才有数千年虏患夷变。”
读错了书!
在顾炎武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的脸色变得的越发的复杂起来,在此之前,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完全理解错了几十年所读的书,不仅仅只是他读错了,可以说,从圣人开始,所有人都读错了。
这,这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两千年来,所有人都读错了。同样朱明忠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怎么可能所有人都理解错了呢?
怎么可能所有人都没有看出这一点?
不,肯定有人看了出来!
蹙着眉头,朱明忠试图在他所了解的历史中,去寻找一些蛛丝马迹。突然,他猛的一拍巴掌,然后说道。
“朕知道了,不是没有人看到,而且因为忌讳!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没错,没错,谁,谁会说自家的祖宗是怎么当奴隶主的?就是老朱家,那也不会说……”
原本想说朱元璋如何杀功臣来着,可话到语边,朱明忠意识到这确实是不能说,他不能说,其它人更不能说。不管是真是假,大家都不能说。
“都国野一体了,要是再说什么以礼治国、以力制野,自然就不合时宜了,再加上不断的通婚,国野不分,这些揭人痛处的话,就更不能说了。久而久之,大家都是有意无意的选择性遗忘,即便是偶有智者从书中推出其中关键,为长者讳,自然也不会光明正大的说出来,就像,就像……”
激动不已的朱明忠,想到了后世欧洲各国。他们崛起的过程,与周朝也有那么点相像,他们凭借着先进去奴役亚非拉的各族人民,让其为他们耕种、开矿,自己过上好舒服的好日子。
虽说对殖民统治那是残酷至极,可自己却在那里吃着火锅唱着哥,几百年的滋润日子一过,甚至都有些忘乎所以了,甚至开始同情起殖民的百姓了,寻思着,要不然请他们一起吃火锅。尤其是那些打小起就围在火锅边,吃着火锅唱着歌的傻白甜们,个个都像傻笔似天天唱着“兼爱非攻”,谁都不愿意提当年祖宗们做的那点事,一个尽的高唱着“爱心”。甚至发展到最后,一群傻白甜排成队的义务帮难民们解决生理需求,这要是让塞西尔·罗得斯那一群人看到了,不定连棺材板都给踢破了。
原来不仅仅是中国读错了书,欧洲也读错了……不对,不一样,中国没读错,因为诸夏化夷为夏,达到了“天下大同”的目的,既然化夷为夏,那么自然也就没有国人与野人之分了,反观欧洲呢?
他们有没有化蛮不知道,反正在另一个时空中,自己反倒是快变成了斯坦国了。大家伙都理解错了祖宗的意思,拿歪了书,念错了经。只不过中国人那书拿歪的更早。而且拿歪的时间更长,这才几次险些彻底玩完,如果不是凭着祖宗留下来的那点还没被念歪东西,不定会走到什么地方。
“反正,为长者讳,有些东西不能说,时间一常,大家也就是将错就错,即使是偶尔有人看出来了,也会觉得有自己错了,毕竟全天下人都是这么理解的。”
感叹间,朱明忠想到了后世欧美的那些圣母婊们,如果身边的圣母婊多了,正确的人也会以为自己错了。
“陛下,那,那将来,我们、我们,还有封国……”
既便是身为次辅,顾炎武这会也显得有些结巴,以至于那话说的也是不清不楚的,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