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有心了。”
李明和说着,一边将手中提着的兔子和肩膀上背着的火铳递给儿子,然后转过脸来对朱伦圻说道。
“若是大王不嫌弃的话,就到家里去吧,就在前面。”
朱伦圻便跟着李明和,来到一座宅院门前。一道石筑的围墙,围出一个宽敞干净的四合院来。
李明和指着大门说道。
“请进吧,这就是寒舍。”
朱伦圻迈进门槛。正面四间是坐北朝南大瓦房,两厢六间侧房均为高梁秸盖顶,庭院里有一大块被雪盖着的菜地里种着大白菜,一群鸡鹅在菜地边嬉戏。四合院里洋溢着浓郁的农家气息,不过他也注意到,那高七尺的院墙内侧有供人行走的突台,就连墙上也有火铳射孔,这些都显示着这里与寻常农家不同。
“下雪了,地里没活,几个长工都回乡了,家里现在没有。”
李明和边说,边将朱伦圻带至正房边,指着右侧的一间房说。
“这是我的书房,我们就在这里说话吧!”
书房!
一个出身行伍的人,居然有书房!
进入书房后,朱伦圻就看到书房左边墙壁边摆着一长条书架,上面整齐地放着百余册书籍。比起王府的书房来,他的书大概不及百分之一。
除了想象中的兵书、地理以及农事等实学书籍之外,朱伦圻还意外的看到了四书十三经,而且都有反复翻阅的模样,而与之相比颇为唐突的是墙上挂着的火铳,
面对这书房里的书以及墙上的火铳,沉吟良久,朱伦圻心里想到。
“看来,这关外军伍之家,确实有其不同之处。”
他回过头来问道。
“听说像李队长,这样的勋士之家的子弟,要进学校读书是吗?这学校与社学又有何不同?”
“学校其实与社学相比,倒也没有什么区别,这关外不比关内,村落少,人丁稀各家子弟先在家自学,十岁后入学校读书,寄宿于学校内,与普通的社学相比,这些学校偏重兵事,毕竟,将来他们总是在服役的,这是为臣子的本份,我等受陛下封赏授田,自然应该为我大明守土。”
朱伦圻看到李明和提及此事时,神情非常平静,按照《大明军律》,军人入役三年后,如无战事就可以退役,但是退役后,直到其子嗣入役前,都是在乡军人,需要随时响应征召。
授兵以田,领田之家,世代为兵。
这一点看似与高皇帝没什么区别,可实际上区别却大了。现在大明并没有军户,所有的兵户,不过只是一个说辞,他们只需要于军中服役三至五年,然后退役为在乡军人,而作为服役和在乡侯命的回报,他们得到一块只能传给长子的军业田。
就是这块军业田区别着兵户与普通百姓——他们的长子在接受军业田的代价同样是服役三年,直到其子再次入役,才从在乡名册中除名。
如此往复循环,大明得到的是千百万世代服役的兵卒。看起来与军户没有区别,可是从军业田的分赏继承,再到从军考核等等,都有极为繁琐的规定。也使得大明无需为兵源发愁,而且可以通过层层选拔得到优质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