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陶醉喊了一声,脚下的步伐也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许多。
“回来了。”陶大山话不多,但是手里的手电筒却帮着陶醉照亮了脚下的路。
“路上累不累?”
“还行。”
“最近工作顺利吗?”
“挺好的。”
停顿了一下,陶醉开口问道:“爸,你和妈最近身体怎么样?”
“我们也挺好的,就是你妈总是念叨你,这一次回来能住多长时间?”陶大山问道。
“一……”陶醉本来是准备回来住一个星期的时间,正常初七上班的,但是父亲这么一问,陶醉反而说不出口了。
父亲虽然嘴里说的是你妈总念叨你,但是陶醉知道,其实父亲想说的是,我们总是念叨你。
“半个月吧,正月里边单位也没有什么事情,回头我给局里打个电话请个假,争取过了十五再走。”陶醉说道。
陶大山脸上顿时就浮现出了笑容:“好,那回来了就多住两天。”
父子俩没有再交流其他的,但是脚下的步伐却轻快了很多,很快就到了家门口,一直从窗户上张望着的母亲王桂芝听到院子里边开门的动静,顿时迎了出来。
“儿子回来了,把行李给我,拎着怪重的。”王桂芝一边打量着陶醉,一边说话间,非从陶醉手里把行李给接了过去。
陶醉在单位也是副科级干部,在单位里边说一不二,所有人眼中,是非常强势的陶副局长。
是外人眼中的“三枪英雄”,是王县长的亲信。
但是在家里,他依旧是父母眼中的那个孩子,因为怕胡同里边黑,所以每次回来父亲都会打着手电筒在门口迎接,母亲怕他手里的行李重,儿子提不动。
“儿子,你在外边瘦了啊。”进屋以后,王桂芝放下行李开口说道,这一句话可谓是道尽了思念。
一桌子的菜,父母肯定忙活了很久,饭桌上,陶大山给陶醉倒上酒,一家人聊着家长里短的话题。
第二天就是年三十除夕了,上午陶醉和父母出去逛了逛,采购了一点年货,小县城的年味还是十足的。
长长的一条街,卖春联的、蒸糕点的、一串串的鞭炮挂起来,穿梭在人群中,能够感受到那浓郁的年味。
下午的时候,陶醉的小叔一家过来了,陶大山这一辈,兄弟姐妹三个,放在那个年代,家里的孩子不算多的。
陶大山是老二,上边还有一个姐姐陶梅,最小的是小叔陶大力。
到了陶醉这一辈,大姑家两个孩子,都已经成家结婚了,要比陶醉大不少,小叔陶大力结婚早,家里一个儿子,也比陶醉大,陶醉是同辈里边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