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元二十一年,初夏。

    暖风微醺,日影斜沉,天上云仿佛都走得慢了些。京都整个儿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将人的脸也染上一层淡淡的金黄。京城的百姓爱看热闹,此时就连主街上的小贩都收了摊,和众人一起围着淮阳王入京的仪仗津津乐道。

    淮阳王虽已过不惑,英姿却不减当年,穿一袭黑色的铠甲骑在马上,当真是威风凛凛。

    可比淮阳王更引人注目的是她身后的一位女将,一头黑藻般的长发束在脑后,显得十分利落。银白色的铠甲发着光似的,胯|下一匹红棕色的马儿,踢踏踢踏地走着。

    东隅国民风开放,女子亦可从军,然而军中女子少见,容貌如此不俗的女将更少见。

    “你们看,那位骑在马上的姑娘是谁?真是英姿飒爽,那风姿不输男儿呀!”

    “那不就是淮阳王的独女,宣和郡主吗。如今已经成了个小将呢!”

    百姓的议论声悉数没入耳中,叶绾骑在马上,心中有些得意。

    有道是“人生就要会下注,该跑路时就跑路。”当年若非她当机立断,扮做送粮草的小兵,悄悄跟着父王去了北疆,又怎能有今日的风光?

    等到了北疆,就算被发现了,可北疆离京城路远迢迢,加之叶绾拿出了厚脸皮的绝活,死活不肯走,淮阳王拿她没办法,只能让她留在北疆。

    虽是无奈之举,可叶绾在北疆三年,倒真没给淮阳王丢脸。北疆气候多变,条件艰苦,尤其到了冬日里,军营里的红旗都被冻住了,晨起时的寒风刮在人脸上刀割似的疼。加之淮阳王治军甚严,士兵们每日早起训练时,天色熹微,就连常年训练的士兵起床时都想在暖和的被窝里赖上一赖。

    叶绾虽是金枝玉叶,娇生惯养长大的,可每日军中号角声一响,她便拾掇衣物起床,和士兵们一起训练,三年来硬是没落下。

    起初将士们见她是个千金小姐,却跟玩闹似的去了北疆,心中颇有些轻视,但叶绾心性坚韧,勤勉刻苦,更难得的是从不摆小姐架子。时日渐长倒叫他们这些男儿心生愧疚,对她也越发敬重起来。叶绾跟着他们混了三年,得了不少人心。

    是以起初淮阳王望见叶绾时。这眉头总是要皱上一皱,眼中也总有若有若无的嫌弃。到了后来还会与手下大将主动说起叶绾,语气中竟含了几分得意。

    叶绾骑在马上,脸上飞扬着笑意,小小的下巴仿佛要翘到天上去。忽然望见前方拐角处又出现了一队人马,那为首的一人头戴玉冠,衬得面容温和了些。穿着一身杏黄色的外袍,衣服上饰着九章纹,两肩上的龙纹更是活灵活现,仿佛下一秒便要腾空跃起。

    他骑着马儿,瘦削的脊背挺得笔直,长长的影子拖在身后,缓缓而来。

    他本就生的俊逸,余晖打在他脸上更添了几分梦幻的味道。在百姓的眼里,太子殿下简直是东隅国的颜值担当,而在叶绾眼里,顾修瑾那含着笑意的脸上只写了两个大字——虚伪!

    叶绾一望见那张脸,笑容便僵在脸上,眼见着他渐渐走近,她冷哼一声,从牙缝里挤出了三个字:“顾伪伪”。

    要说叶绾和顾修瑾,就不得不说淮阳王府和皇族的关系了。每一个王朝气数将尽时,总会出现几个奇葩皇帝,前朝也不例外,末代那几位皇帝的暴|政罄竹难书,将天下祸害的一团糟。

    这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刻,先皇瞅准了时机,振臂一呼,揭竿而起。他聚集天下英豪,一鼓作气地攻入前朝帝都,给这天下改了姓。

    而叶绾的祖父便是最早随先皇起义的英豪,也最得先皇信任。是以定国之后,先皇便给了她祖父淮阳王的爵位,世代承袭。

    如今的淮阳王与圣上的关系尤为亲近,早在东隅还未建国时,两人便义结金兰,四处征战。且淮阳王镇守北疆,手中实打实地握着兵权。因此淮阳王府在京城中显得十分特殊,地位也十分尊崇。

    因着这层关系,叶绾大小便常在宫廷出入,同许多皇子公主都相处地不错,然而这些人中,并不不包括顾修瑾。

    叶绾和顾修瑾,在长辈眼中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可两人却视对方为眼中钉,肉中刺。叶绾生的漂亮,又聪明伶俐,故而从小便是众人捧在手心里的人间富贵花。四岁那年,她学会了一首诗,甭管见到谁都要拿出来背一遍,炫耀一番,就连皇上听了都高兴地赏了她好几块糕点,唯独顾修瑾听了,眼中满是不屑:“蠢货,你背错了,应该是一生真伪复谁知,不是谁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