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死一般的寂静。

    几分钟后,谢小兰平静下来,木着脸问道:“那你们说怎么办?咱们这批知青是不用下地,每个月吃的粮食,大队部那边确实会准时送过来。但得精打细算,稍微多吃一口粮食就不够了。还有别的开销喃?如果没有工作,你们手里的闲钱能花到啥时候?”

    生活不单单只有填饱肚子这件事。

    万一哪天有个头疼脑热的,手里没有一分钱,那是真的要命的事。

    何况女同志嘛,生理构造让她们每个月离不开草纸,条件好一点的姑娘,不用草纸,用胶粘型卫生巾上,那花销就更大了。

    别看谢小兰平日里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样子,其实家里条件并不好,她不像苏丹叶,家境好,如珍如宝的养着,不差钱。

    也不像江糖,手里拽着所有补贴。

    她的安置费大部分交给家里了,留着给唯一的弟弟上学,能带在身上的很有限。

    否则刚到那晚,也不会因为苏丹叶给了五块钱,就偃旗息鼓了。

    “咱海市出来的知青大部分都派到东三省兵团去了,人家兵团不仅不差粮食,没一顿都吃得饱,每个月还有30~40块工资,我怎么就那么倒霉啊……这里根本不是人能呆的地方……”

    老知青集体沉默了。

    兵团啊,进去的人又专又红,政审好几轮,那是普通人能进去的吗?

    谢小兰也是真敢说。

    比起他们几个新来的,难道不是老知青境况更差吗。

    不仅要下地,分到的粮食也不比新知青们多多少,每天公分算下来也就一毛钱不到,就这么几十块钱还得等到年底,会计算完账才能发下来。

    日子是真的难过。

    但当周围的所有人都这样时,他们根本找不到抱怨的理由。

    “光明村已经比周围其他村子强很多了。”许庚淡声说道。

    “什么叫知青?主席说,有知识的有为青年才叫知青。嫌东嫌西,搁前两年你这叫思想反动,这些抱怨的话,以后都不要说了。”

    光明村大队长和支书不是老古板,支书又是老革命退下来的,不会对知青偶尔说错的话上纲上线。

    他们压得住下面的村民,但保不齐有那么一两个地痞无赖听了这话传出去,引了革委会的牛鬼蛇神来。

    前些年,牛棚那两个臭老九不就是这样吗,县里革委会的人隔三岔五来盯梢。

    逼着村里给他们开教育批|斗会,做思想报告是常有的事。每回当那些人来时,长得稍微好看一点的女知青简直不敢露面……

    这两年情况好点了,但也没到啥都能说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