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这一方面是因为这几天下过小雨使地面十分泥泞,另一方面则是日军的阻挠。
日军显然也发现了中美联军的动作挖掘机和推土机在下方“隆隆”的工作着,他们不可能一点都没有察觉,于是日军很快就将一枚枚炮弹朝山脚下打下来。
只不过让日军捉急的是他们的发射阵地大多都是针对封锁机场而构筑的,只有少数几门火炮“幸运”的能打到山脚下。
这其实也并不是日军不想,而是日军必须将火炮藏在山洞和坑道里,而这些火炮大多又是弹道平直的高射炮,射界往往会被高地的棱线或是突起的岩石等挡着,于是就很难对中美联军的修路单位构成威胁。
能对修路单位构成威胁的倒是那些迫击炮迫击炮的弹道弯曲,日军总是偷偷的从地道里爬出来躲在山丘后打炮。
但日军这种战术的效果并不理想。
原因是中美联军的火炮要比日军多得多,而且时刻做好了火力压制的准备,另一方面,美军之前又将战线推到了日军的坑道前这是陆战一团付出大量伤亡的结果,他们的战术就是在火炮的掩护下,利用沙袋和工兵锹构筑工事层层推进,这使得中国部队一上来就能够在日军的坑道工事前与日军对峙。
这些与日军对峙的部队里当然就有炮兵观察员,日军一开炮甚至还没开炮就已被炮兵观察员发现,于是一片炮弹很快就将其炸上了天。
这让亲自在高地上指挥日军的中川州田中佐感到有些无奈,他在日记中写道:“原本我对欧马高地美军称老秃岭的防御很有信心,即使知道中国部队登岛也一样。但显然我错了中国部队一上岛就采用了全新的战术,首先是岸防炮尽数被毁,接着我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中国人修着形路。他们显然是想把谢尔曼坦克开到我们面前,但我却毫无办法!难道这就是中国人的实力吗?他们怎么可能会这么快就找到破解坑道工事的战术?!”
中川中佐不知道的是,这种在他眼里可以说是十分新颖的坑道战术,但在张弛眼里却是老掉牙的玩意了,甚至还可以说此时日军的坑道战术跟志愿军的坑道战术比起来还只是小儿科。
比如日本人就不知道“狙击运动”或者“迫击炮打游击”战术。
前者是志愿军在三八线一带利用坑道及莫辛纳甘的远射程发起的大规模的针对敌人的狙击战术莫辛纳甘这种拉栓式步枪适合打狙击,如果每一个兵都分散开来成为一名狙击手,那在防线上将会是一支很恐怖的力量。
后者,则是志愿军发明的用迫击炮打一炮就换一个地方,甚至有些志愿军为了方便快速的转移阵地就连迫击炮的炮架都没带,发射时就用手扶着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还是用手扶着也不影响精度,还一打一个准。
好在日军不知道这些战术,否则日军的九九式步枪的射程也很远,尤其是日军的枪法大多都很好,发动“狙击运动”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至于用迫击炮打游击那就更不在话下了。
但中川中佐对乌默布罗格山的防御还是很有信心,因为按中美联军这样的打法也就是一边修路一边用坦克往前推,那只怕至少要几个月并且付出巨大的伤亡才能拿下佩莱利乌岛,那么他也就可以说是完成拖住美军为日本争取时间的任务了。
中川中佐想的没错,如果战事按这样发展的话,那的确需要几个月。但他没想到的是,中美联军做的根本就不是这个打算
两天后一条通往老秃岭的“”字公路终于修好了,随着张弛一声令下,三辆“谢尔曼”坦克就在炮火的掩护和步兵的引导下驶上了公路。
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军情紧急根本来不急将公路修得太宽,所以坦克几乎是紧贴着山壁往上走的,这就需要步兵在前头不断的观察和引导,甚至坦克车长都不得不从炮塔里探出身子指挥。
这也是需要炮火掩护的原因,张弛担心会有日军狙击手盯上了坦克车长。
为此,张弛甚至还在一线布置下了许多狙击手对付狙击手的最好办法就是狙击手,张弛以前也是一名狙击手,他当然会明白这个道理。
这准备使得三辆坦克最终成功的开上了老秃岭其间日军狙击手冒着被着被发现的危险开枪射杀了一名坦克车长,但他所处的位置很快就被炮火给炸得一片浓烟。
而那辆失去车长指挥的坦克最后竟然也成功的开上了山岭,这只能说是那辆坦克的驾驶员心理素质比较好了。
接着美军就传来一阵欢呼声,甚至还响起了几声胡哨,倒是中国士兵没什么反应因为这些对中国部队来说似乎已经很平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