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之前所说的,这时代的战争已经变成了“攻大于守”。
此时的中国部队是攻的一方,于是就占了些便宜……比如在开战之前中国部队可以利用侦察机对日军防线实施侦察,很快就得到了日军防线的照片,于是就可以根据这些照片实施针对性的进攻。
日军防线的弱点就在东部。
这或许是与四平的地理环境有关系……四平东部是长白山余脉,生长着茂密的天然林,而中部和西部则是沃野千里地势平坦,尤其是西部,那连接的就是一望无际的科尔泌草原。
日军上村中将虽然不是个英明的统率,但就算是傻子也知道机械化部队更适合在地势平坦树木较少的地势上进攻,于是上村中将很自然的就将大量的兵力和时间都投在了西部……他在西部构筑了纵横交错的反坦克壕、战壕和交通壕,密密麻麻的就像在平原上布满了蜘蛛网似的,而东部就只有少数的几条依高地而筑的反坦克壕。
上村这样的布署应该说没有什么问题,甚至还可以说聪明……反坦克、战壕、交通壕这些东西又不需要日军干,只需要让伪军拉着一群群中国百姓上去,十几个小时也就完成得差不多了……实际上还没达到上村期望的那样,主要是上村没想到中国部队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打到四平。
不过上村也不担心,因为他认为:就算中**队的大炮、飞机再厉害,也不可能把这些密密麻麻的反坦克壕、战壕等都炸平吧,那么接下来的战斗,敌人要是利用坦克的掩护发起进攻,日军就可以利用战壕、交通壕的掩护接近坦克,然后用包、集束等炸毁坦克了。
这个战术从原则上来说是没错的,因为坦克的底部装甲十分薄弱,就算是“谢尔曼”坦克也只有十几毫米厚,用集束完全可以炸穿并对里头的人员造成毁灭性杀伤的,上村中将甚至都在中、西部组织好爆破小组甚至都进行过一定的战前训练了。
另外,上村还组织起伪军和中国劳工……让他们随时修复、挖通被炸塌的战壕。
但“想像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
战局完全不像上村所想像的那样发展……中**队攻击的方向不是中部也不是西部,偏偏就是上村中将认为不大可能的东部。
这或许是上村中将漏算了一点……他以为中**队的坦克也许日本坦克一样,无法穿越森林。
上村中将不知道的是……日本就算中型的97式坦克的发动机也只有170马力,战斗全重也只有15吨,而“谢尔曼”坦克的发动机却达到500马力,战斗全重达33吨,这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玩意。
于是,驻守在东部的两个大队的日军,在看到中**队“谢尔曼”坦克像推积木一样,一排排的推倒大腿粗细树木朝他们阵地驶来时,吓得拔腿就跑……东部防线在中**队还没到达时就先行崩溃。
只不过这两个大队的日军最终还是没能跑回四平街(注:此时的四平还为四平街市,1945年日军投降后改为四平市),“谢尔曼”坦克在森林里辗开一条路后,半履带装甲车很快就追了上来,接着“哗哗哗”的就是一排排将那些要逃跑的日军扫倒在地面上。
这是张弛特意交待的……主要是担心日军跑回城后会造成百姓的伤亡,所以务必将其消灭在城外。
接下来的战争就不用说了,东部防线一被突破,中**队的坦克、半履带装甲车就像溃堤的洪水一样涌入中部平原……那只能用一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来形容,装甲车、坦克等在日军防线后方飞快的穿梭着,对着几乎没有任何防护的日军又是机又是火炮的一阵猛打。同时,正面压上的来的中国部队也对日军实施压制,两面夹击的交叉火力只将位于中间的日军杀得尸横遍野溃不成军。
上村这时才算是真正见识到中**队的实力,他急忙大声总着参谋下着命令:“混蛋,快下令撤退!撤回城里!”
参谋赶忙冲着电话一阵大叫:“撤退,撤退!”
但此时的日军已经完全失去控制了……这倒不是说通讯方面的问题,上村在战前就有考虑到中**队的炮火优势,于是将电话线埋在了地下而且还在不同位置、不同方向埋了许多根以备不时之需。
关键是命令传达下去了,却无法有效实施……
日军联队长收到了命令,把命令传达给了大队长,然而大队长已经死了一半。
大队长再把命令传给中队长……哇靠,中队长只剩一个了!什么情况?!
好不容易中队长、小队长才把命令传给士兵……士兵都在心里叫:“你妹啊,敌人的口都顶到脑门上了,还执行个鬼的命令,先保住性命再说吧!